孩子如何學會計畫與自我控制
鬧鐘響了,早餐端上桌,父母一邊催促孩子刷牙、換衣服,一邊準備出門。但孩子卻還在客廳發呆,手裡拿著玩具不肯放下。這不是「不乖」,也不是「故意拖延」,而是反映出一項尚在發展中的關鍵能力——計畫與自我控制。
這種能力並非天生具備,而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練習與成人引導,逐步在孩子的大腦中建構起來。專業上,我們稱它為「執行功能」(Executive Function)。
把握大腦發展的黃金期
根據哈佛兒童發展中心與 Garrett 等人(2024)的研究,執行功能是一套支持我們「管理自己、實現目標」的心智過程。其核心包含三項能力:
• 工作記憶(Working Memory):短時間內保留並操作資訊的能力。
• 心智彈性(Mental Flexibility):在不同情境下轉換思維、調整行為的能力。
• 自我控制(Self-Control):抵抗衝動、設定優先順序的能力。
研究指出,3–8 歲是大腦高階認知功能的快速發展期。年幼時,大腦對經驗的吸收力強,改變容易;隨著年齡增長,則需更多努力與支持。因此,父母在這段時期提供正向經驗,將深遠影響孩子的專注力、情緒調控與學習能力。
實際應用:從「他律」到「自律」的日常引導
根據 Rimm-Kaufman 等人(2009)與美國教育部(2021)的建議,以下三種方式能有效促進孩子的計畫力與自我控制:
1. 讓孩子學會「反思」
孩子執行功能的提升奠基於「反思」(Reflection)這項神經認知技能,能退一步思考,持續專注於解決問題。
父母可以:
在日常安排中設計「計畫與回顧」的時間,例如睡前聊一聊「今天你完成了哪些事情?有什麼想改進的地方?」
引導孩子學會監控與調整,例如問:「如果再做一次,你會怎麼做得更好?」
教孩子在情緒高漲時,先做深呼吸或找大人幫忙,而不是立刻爆發。
2. 建立可預測的環境
對於高品質的課堂管理與規律環境,能幫助孩子將外在規範逐漸內化,從而發展自律。這個原則同樣適用在家:
常規與秩序:例如固定的起床流程、功課時間與遊戲時間,讓孩子知道「接下來要做什麼」。
由他律走向自律:年幼時需要大人提醒,隨著成長則逐漸交給孩子自我管理,例如讓他自己設鬧鐘、自己檢查書包。
清晰的指導:避免模糊的指令,如「乖一點」,改為「先把玩具收進箱子裡,再來吃飯」。
3. 融入社交與情緒練習
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自我控制緊密相關。支持情緒調控與社交互動,能降低未來行為問題,還能提升學習投入。對於父母來說可以:
與孩子角色扮演「遇到衝突時的解決方式」。
練習「等待輪流」的桌遊,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控制衝動。
鼓勵表達情緒,而不是壓抑或立刻發洩。
在養育孩子的旅程裡,真正重要的,是我們願意給孩子「一次又一次嘗試的機會」,並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,用耐心和理解陪伴他們。
當孩子能逐漸學會反思、在規律中找到安全感、在互動中理解情緒時,他們的內心就會慢慢長出穩定而堅韌的力量。
陪伴孩子走向自我管理
孩子的計畫力與自我控制,就像肌肉一樣,需要不斷練習與鍛鍊。他們在跌跌撞撞中成長,而父母的角色不是責備,而是陪伴與引導。
當孩子因小挫折而哭泣時,您可以蹲下來抱住他,輕聲說:「沒關係,我知道你很努力,我們一起想辦法。」這樣的支持,讓孩子在冷靜中學會面對挑戰,也在潛移默化中,培養出穩定而堅韌的內在力量。
參考來源
Garrett, C., Ritchie, S., & Phillips, E.C. (2024). Children Come First: The Time is NOW for Our Youngest Learners. SERVE at UNC Greensboro.
https://region6cc.uncg.edu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9/TheTimeIisNowforOurYoungestLearners_rev_24_RC6_027.pdf
Rimm-Kaufman, S. E., Curby, T. W., Grimm, K. J., Nathanson, L., & Brock, L. L. (2009). The Contribution of Children’s Self-Regulation and Classroom Quality to Children’s Adaptive Behaviors in 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.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,
https://docs.steinhardt.nyu.edu/pdfs/ihdsc/The_contribution_of_children_s_self-regu.pdf
U.S. Department of Education, Office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ve Services. (2021). Supporting Child and Student Social, Emotional, Behavioral, and Mental Health Needs. Washington, DC: U.S. Department of Education.
https://www.ed.gov/sites/ed/files/documents/students/supporting-child-student-social-emotional-behavioral-mental-health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