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人為什麼規定這麼多?這麼做勝過千言萬語

2021-09-17
作者:果果

每天早上,叫醒女兒還不算太難,幫她穿衣服才是一場硬仗。有一次,她拗著脾氣,一定要穿那件有兔子圖案的洋裝,但是洋裝已經太短了,她隨便跑一跑就會走光。
 
「我們配一件褲子吧!」 
「我不要!那樣不好看!」
「可是,這樣裙子會掀起來,你不好跑跑。」 
「不要!不要!不要褲子。」
她一臉堅持,情緒越來越激動,實在不能繼續耗下去,無法勉強她穿褲子,只好就讓她去上學了,但是我把褲子留給老師,告訴她:如果她想穿褲子,就找老師幫忙。
 

不明白所以不願意
孩子有想法是件開心的事,但是,當他們的想法跟你的對立,這怎麼該解套才好?孩子的想法可能不是當下最適合的方法,苦口婆心地解釋「不能這麼做」的原因後,寶貝的反應是「你不聽我的!我『森77』!」就像孩子不聽話時,家長也會很惱怒一樣。
 
自己的想法被否定,孩子冷靜不下來,也不明白大人的意思,因為不明白,他不會聽從你的建議,與其一直說他聽不進去的話,不如讓她實際去了解「為什麼你要這麼說」吧。
 

事實勝於千言萬語
那天放學,我女兒就穿了褲子回來,她說裙子短短的,玩溜滑梯都會飛起來、還會溜不下去、屁股好痛。她從自己選擇,體會了選擇帶來的問題,知道這個選擇並不好,就明白媽媽為什麼有穿褲子的要求。
 
隨成長的進程,孩子的自主性越來越鮮明,好奇心驅使他有自己的問題和想法,在探索與解決的歷程,慢慢地形塑自己的性格與喜好。如果那天,我硬是逼她穿上褲子,她只會帶著不好的情緒去上學,始終不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要求她,只會覺得好討厭,大人的規定真多!。
 
所以,其實在不傷和氣的前提下,留給孩子做選擇和體驗選擇的空間,這比凡事以「為了孩子好」為由,用上位者姿態要求孩子,更能呵護親子間的關係。你還是要告訴孩子你的想法,讓孩子生活中實際體驗後,用最真實的感觸理解你的原因。


作者簡介 | 果果
思達創旭的專欄作家,也是一個孩子的媽,喜歡用文字和大家分享好的教育理念、親子教養,及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故事。

 

★本文版權屬於思達創旭及作者所有,未經同意請勿轉載。